為什麼泳鏡會一直起霧?
泳鏡起霧是因為人體溫度高於水池溫度,只需輕下拉泳鏡碰水降溫除霧即可。另外剛買泳鏡時內層都有一層防霧膜,但因為濕濕滑滑的,孩子們容易去摸去摳,造成泳鏡刮損就無防霧效果了。
塗抹任何防霧產品,要控制好劑量及沖洗乾淨,游泳期間為避免『殘劑揮發』刺激眼睛,要不時拿起來透透氣!
為什麼泳鏡調很緊還是會進水?
小朋友經常以為泳鏡進水是因為調不夠緊,但時常是因為在水下太緊張,而用力閉眼導致臉部變形,這時泳鏡就會產生縫隙進水,這時可以與孩子玩水中剪刀石頭布或看水底玩具,來轉移『怕水』的注意力。
調節泳鏡帶時不宜過緊,太緊的話會壓迫眼睛,一來緊貼著會『視覺疲勞』,二來會導致『血液不循環』導致頭暈想吐外加熊貓眼,還有要注意兩側不要壓到耳朵囉!
孩子體脂肪低怕冷怎麼辦?
可以挑選『貼身且有厚度』的防寒泳衣,如果衣領或袖口有縫隙,防寒效果會大打折扣,另外水母衣只有防曬效果要注意不要買錯囉!
泳衣要如何保養?
千萬不要用『熱水』洗或丟『洗衣機』洗,泳衣的耐用度會大大減損,可以使用脫水機但不需超過15秒,回家須立即晾乾不要使其滋生細菌、發霉臭掉,好好保養才可以延長泳衣使用期限。
泳池環境安全需要注意什麼?
在學會仰漂和立泳(踩水)能力之前,切忌『獨自』到深水池練習,挑選離池邊近且在救生員視線範圍內的『練習位置』。
在戶外要注意防曬及隨時補充『水份』,上岸做好『保濕』護膚。各水池的水質狀況盡不相同,但上岸後都務必『潔淨』和擦乾身體,尤其是人流多、消毒量大的泳池更要如此,然後注意不要觸摸泳池中白色的『漂白丸』(氯碇)。
幼童在池中會經常跳躍,父母及教練要注意『鋒利』的池磚及排水孔蓋避免割傷,還有在岸上要注意濕滑,並且嚴厲禁止孩子奔跑及跳水。
為什麼游泳沒辦法閉氣很久?
雖然大腦只佔人體重量的 2% 左右,但卻是一個生陳代謝非常活躍的器官,差不多要用上整個身體耗氧量的 『20%』。初學者通常緊張害怕的情況下,加上思索動作導致加速耗氧,透過『循序漸進』的練習方式可有效降低 腦耗氧量。
練習及戲水時要注意不要連續閉氣,若缺氧頭暈想吐就需停止練習做『恢復呼吸』,約深吸氣1.5秒閉氣0.5秒吐氣1秒做循環至狀況恢復,同時也注意泳帽或泳鏡是否過緊,岸邊休息時也可先摘下來做血液循環(恢復血氧量)。
為什麼有時候游泳耳朵會發炎?
外耳道正常的上皮組織會生成一些耳垢,即保護層,可阻擋外來細菌,如果清潔過度,讓上皮組織裸露,這個時候去游泳,若池水不潔,或是耳道本身有傷口,就容易引發外耳炎。※資料來源:臺北市立聯合醫院
耳朵的皮膚是很薄弱的,耳朵進水時只需將頭側一邊跳一跳或靜待流出即可,不要用手指挖很容易指甲刮損造成傷口,使用棉花棒時也以『沾濕』的方式,不要太過粗暴的去挖耳道。
順帶一提,在學會閥式、法蘭茲、免手平壓技巧之前,在深水池不要做下潛的動作,避免『氣壓創傷性中耳炎』。下潛過程中受到水壓的影響,下潛得越深,水壓就會越大,當中耳內部的壓力和外部的壓力不一樣,造成『耳壓不平衡』,就會開始產生疼痛。
為什麼漂浮會一直下沉?
漂浮時記得保持全身肌肉放鬆,肌肉緊縮時會像石頭一樣向下沉,另外不管是俯飄還是仰漂,都要使肺部(胸腔)盡力保持水平,大概就是胸口到腹部(背部)的位置,耳朵也都一定要沒入水中,下半身浮力因每個人肌肉、脂肪量而有所不同,放鬆後下垂也沒關係,上半身盡可能保持水平就好,然後俯飄時不要抬頭或挺腰,仰漂時大腿不要高於屁股、小腿不要後勾。
人體的比重接近水的比重,約為0.96~1.05克/cm³,因此身體在水中可以浮起。 不過,浮力也依肌肉放鬆的程度、肺充氣的程度、肌肉以及脂肪的比例和身體重心位置以及水中的鹽濃度而不同。例如人體脂肪比例較多,或是水中的鹽濃度較高,都會使人體相對於水的密度變小,因此增加浮力。
為什麼有些人游自由式肩膀會痛?
肩痛是游泳選手最常見的肌肉骨骼疾病。肩膀在游泳時上肢的推進過程中占主導地位,需要的活動範圍接近肩膀的極限,所以採取任何泳姿的選手都要注意游泳肩發生的風險。
肩關節是一個活動度很大的關節,穩定性須仰賴靜態的穩定構造(肩關節盂唇和周邊韌帶)以及動態的穩定構造(肩部的旋轉肌群和肩胛肌)來維持。
造成游泳肩的病因,可分為外在與內在因素。
-
外在因素包括:訓練量增加太快、輔助的陸上訓練計畫不完善、游泳方法錯誤等。
-
內在因素包括:肩關節太鬆弛、姿勢不良、胸椎駝背、核心肌群強度不足、肩胛骨相對於胸壁活動度不良、肩膀內旋角度不足、旋轉肌群或胸大肌的柔軟性差與不平衡。
※資料來源: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
為什麼有些人游蛙式膝蓋會痛?
蛙式泳者常有膝關節前側或內側的疼痛,病因包括內側副韌帶損傷、髕骨肌腱損傷、內側滑囊炎、大腿內收肌群損傷等。疼痛通常肇因於蛙式踢腿時,外翻動作對膝蓋所造成的負擔,導致膝蓋內側受到拉扯與側邊受到不當的壓迫。
根據研究,踢蛙腿時髖關節合適的外展角度約為37-42度。踢腿時內側副韌帶的疼痛,與收腿時髖關節外展的角度和腳踝蹠屈、外轉的角度有關;髖關節外展角度過大,也會造成髕骨內側疼痛。
造成蛙腳膝的病因,可分為外在與內在因素。
-
外在因素包括:訓練年限、年紀、競賽強度、踢腿技術錯誤(髖關節外展角度太大或太小、踝關節蹠屈、外轉角度錯誤)。
-
內在病因包括:髕骨與膝關節的穩定度、髂脛束症候群、膝蓋內半月板病變、Osgood-Schlatter's disease、Sinding-Larsen-Johansson disease等。
※資料來源: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
為什麼有些人腳底板容易感染?
泳池水雖經過稀釋和消毒,但部分細菌仍可能在池水滋生,而赤腳在泳池地板行走也有機會感染『香港腳』、『足底疣』及『足蹠蠹蝕症』等,岸上盡量穿拖鞋,來減低染病機會。
上岸後務必潔淨及擦乾雙腳,可以使用吹風機將水份及濕氣帶走,日常拖鞋及布鞋也要靜置在通風處『保持乾燥』,避免黴菌滋生。
為什麼有些人眼睛容易感染?
泳池都會使用漂白水、氯碇、氯粉、溴碇等泳池消毒藥劑來達到殺菌效果或防止長青苔,而開放性水域含有各種微生物(細菌),所以建議避免揉眼睛、水下睜眼、玩水不戴泳鏡等行為。
為什麼有些人容易肚子痛?
游泳時應避免喝到池水,但有時候難免會吞下一點,若池水中有較多細菌,有機會引起胃腸道疾病,引致腹瀉,有機率在游泳後1至2周才出現。喝到池水時應立即吐掉(岸邊排水溝),上岸後『多喝水』,在如廁時做代謝。
為什麼鼻過敏或氣喘的人不建議在室內池游泳?
游泳池環境健康風險的罪魁禍首是『三氯胺』,當氯水與人體所分泌的汗水、尿液或口水反應,產生無機的氯胺化合物三氯胺,這種刺激性氣體很容易被吸入人體內。
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,Rachel Taliercio表示,使用適當的氯可以有效控制游池中有害細菌,但如不慎使用過量可能有潜在的刺激性。特別是在密閉空間的室內游泳池,如果空氣過於不流通,可能有暴露氯濃度過高問題,容易對肺部造成刺激,比如咳嗽、氣喘、喉嚨灼熱感、支氣管炎等症狀,尤其是氯胺(氯和氨混合物)在水池中會產生強烈的刺鼻氣味,造成游泳者加重過敏反應。
為什麼游泳會容易想尿尿?
生理反射,人在游泳的時候,因為運動而導致代謝加快,產生的廢物「水」增多,但是又不能通過汗液、呼吸等途徑排出,再加上水壓力、水反射等外界刺激,加快了尿液的產生。
泳池水冷,膀胱肌肉會因水冷而收縮,導致能儲存的尿量減少而讓人頻尿。
感到緊張,當人們在處於緊張的狀態下,會使得兩者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者都處於興奮之下,消化和排泄器官都同時運動,就會使人們想要尿尿。